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图片资讯 - 15公分乌桕守望者松林村红枫湖畔的守护者 图片资讯

15公分乌桕守望者松林村红枫湖畔的守护者

2025-05-23 图片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冉太洪的脚步声在清晨的薄雾中回响,他沿着湖边新铺就的石板道缓缓前行。红枫湖两岸,松林村鸡窝组、松林组、茅草组如三片叶子静卧水畔。薄雾中,群山如黛,飞鸟低徊;湖心停留着两艘木舟,有人戴着草帽独坐垂钓。 天色尚未完全亮起,冉太洪便提着竹扫把来到“守望林”。他看见了那个清瘦身影,便高兴地大喊:“李支书,你也在啊!”李博洋转过身来,一副熟络的模样打招呼:“嗯,我过来看看树长得怎么样了

冉太洪的脚步声在清晨的薄雾中回响,他沿着湖边新铺就的石板道缓缓前行。红枫湖两岸,松林村鸡窝组、松林组、茅草组如三片叶子静卧水畔。薄雾中,群山如黛,飞鸟低徊;湖心停留着两艘木舟,有人戴着草帽独坐垂钓。

天色尚未完全亮起,冉太洪便提着竹扫把来到“守望林”。他看见了那个清瘦身影,便高兴地大喊:“李支书,你也在啊!”李博洋转过身来,一副熟络的模样打招呼:“嗯,我过来看看树长得怎么样了。”他是村民们最喜爱的红枫湖“守望者”。

李博洋其实很年轻。他2014年夏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带着简单行囊来到了这个贵安新区马场镇松林村任村支书。当时,他眼前的景象完全出乎他的想象。“那么美丽的村庄,却一穷二白。”他看到了令人惊艳的青山绿水,也看到了贫困 village 的窘迫——人们依靠最简单、最传统农业生活。

如何改变现状?李博洋没有气馁,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鼓起老百姓的干劲,在生态保护底线上谋求脱贫出路。这位85后的青年意气风发,敢想敢做。他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内凝聚人气和发展特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对外打造品牌吸引人气。按照他的构想,要逐一建设“守望林”、“守望田”、“守望营”、“守望寨”,既能生态保护,又能经济发展。

先打基础。李博洋争取到220多万元项目资金,使松林村第一次有了路灯、广场和公厕,还有直达贵安大道通往红枫湖石板路。湖畔土地肥沃,他邀请母校老师学生带头植树造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守护森林”的面积增大了。

12月3日,当地企业家黄和平与村民商讨“QQ农场”的建设事宜。这将成为“守护田园”的一部分,他们计划流转50多亩土地发展农耕体验园,并引进种植猕猴桃。此举不仅为当地增加收入,也让城里人可以亲自体验乡土生活。而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销售猕猴桃,将产值比原来翻好几番。

今年春天,一批来自清华大学师生的20余名同学来到这里露营,那里的星空璀璨,让他们难忘。而这次经历又激发了一项新的计划:修建环湖慢行道,并设计一个自行车营地,以此进一步完善“守护营地”。

梦想总是显而易见今年8月,李博洋调任相邻另一个贫困 village 马鞍 village 任支书,但他的理念和职责不会停止。他希望将这些经验推广至更多需要帮助的地方:“镇里已经向贵安新区反映,我们计划把松林、马鞍以及附近几个 villages 连成一片进行整体打造,最终建立成为红枫 lake 边最美小康之家”。

标签: 图片资讯农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