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图片资讯 - 宁夏农业综合双丰收粮食生态归田复垦成果显著 图片资讯

宁夏农业综合双丰收粮食生态归田复垦成果显著

2025-05-15 图片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宁夏的农业综合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重“丰收”。自2019年起,该地区对废弃矿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将近万亩废矿经过修复和复垦,最终成为可耕种的土地。那么,在选择进行修复改造的地点时,我们应该如何考虑?以及对于这些修复后的耕地,如何确保其长期有效利用呢?宁夏正积极探索这些问题。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一片平整的大地上,一片青绿色的玉米田正在抽穗迎风摇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片曾经是坑洞遍布

宁夏的农业综合发展,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双重“丰收”。自2019年起,该地区对废弃矿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将近万亩废矿经过修复和复垦,最终成为可耕种的土地。那么,在选择进行修复改造的地点时,我们应该如何考虑?以及对于这些修复后的耕地,如何确保其长期有效利用呢?宁夏正积极探索这些问题。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的一片平整的大地上,一片青绿色的玉米田正在抽穗迎风摇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片曾经是坑洞遍布、扬尘严重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废弃砂石矿的地带,现在竟然变成了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地方,真让人难以置信。

这类砂石、石膏等矿区曾经分布在宁夏多个地方。当这些矿区关闭后,无数深邃的沟壑留在了青山绿水之间。2019年,宁夏启动了一项针对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成功将近万亩废棱转化为耕地,还取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上的双倍收益。

为了回答这一切能否持续下去的问题,我们走进六窑村,那里有着1500亩曾经是大大小小砂石矿和石膏矿的地块。这一地区由于拥有优质砂土资源,每年的挖掘量达到了10多万立方米,但这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并且地下水位下降。

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情况并非独此一处。在距离六窑村300公里远处的一个叫做雨强村的地方,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一座座遗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末期的小型沙子开采区域,因为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而且每当刮风天气,就会有一股沙子漫天飞舞,覆盖整个村庄。

面对这样的挑战,宁夏政府决定采取行动。在恢复利用过程中,他们遵循的是“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即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合理规划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对于雨强村2500亩荒芜之地进行了改造,将其转化为粮食作物栽培用地,并最终获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为了确保新生的土地能够健康成长,其首要任务就是进行适当的翻动和施肥工作。“我们先填平这些深坑,然后覆盖上几层表土,再加一些农家肥或有机肥。”海原县自然资源局的一名专员解释道,“最后铺设40厘米到50厘米厚度的覆盖层,当土壤养分充足且通透性提高后,便可以作为正式耕地使用。”

除了从技术角度出发,还需要从政策配套方面入手来保障这一努力得以持续。例如,在宰牛沟附近,用树苗和草坪来防止风沙侵蚀,同时也能减少洪水泛滥造成的地质灾害。此外,由于黄河提供给该地区足够清洁而富含营养值高的大量淡水,它们被视作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潜力巨大的宝贵资源之一,而非浪费掉它们的事故发生前夕。而通过竞争性评审机制,对各个县市提出的项目进行评价,使得投资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加资金投入至真正需要帮助的地方,为那些即将完成但仍需更多支持以保持长期稳定性的项目提供额外帮助。此举不仅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这个环节中去,也使得新的农业综合计划更加完整细致,有助于形成一个有效可持续性的管理体系。

标签: 图片资讯农业图片新闻